(通讯员:李恩慧)10月19日晚,外国语学院EST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2023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期导学微沙龙成功举办,团队导师李长安、周正履与十余名团队研究生围绕“研究科研方向选择与创新能力培养”展开热烈讨论。
“与学术型硕士相比,MTI专硕专业研究生是否可以回避研究而仅专注翻译实践?”这是在本场导学微沙龙中,同学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。对此,周正履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。“在MTI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有两个关键词,应用型和高层次。对MTI研究生来说,翻译实践是必不可缺的一环,但当谈到‘研究’一词时,不应将其狭隘的理解为一个项目或是一篇论文,所有领域的探索和创新都可以称之为‘研究’。因此,MTI学生同样可以进行学术研究,而且也应当进行学术研究,比如翻译技术、翻译教学、翻译理论等。在MTI学习过程中,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课题研究、论文写作等方式,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,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。”
“‘中国式现代化’如何翻译?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用英文怎样表达?人民军队传承的‘红色基因’究竟是什么?”李长安老师抛出的一连串问题引发了在场同学的热烈讨论。李老师谈到,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重要回信中有这样一句话‘用融通中外的语言、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,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’。每个职业都应有着自己的使命感,而翻译的使命感便是‘翻译中国’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翻译家求实、求真的风范和严谨治学、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,当然也需要创新思维去攻克难关、推动发展。同学们应当充分利用研究生学术年会、学术讲座、学术论坛、科研项目等拓宽视野,挖掘自身创新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外国语学院EST团队将持续开展导学思政微沙龙活动,将思政建设融入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,不断增强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实现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,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!